《按摩拔罐忌諱》民俗療法有風險 服抗凝血藥者勿用

【記者蘇湘雲、鍾佩芳/台北報導】 2016/03/02
前陣子有婦人在接受拔罐治療後發生猝死意外,拔罐、按摩等民俗療法安全性受到矚目。振興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黃永錚提醒,有心血管疾病病史、血管曾受過傷、很容易血腫的患者、凝血功能異常、正在服用抗凝血藥物的患者最好不要輕易接受拔罐等民俗療法,以免發生風險。


黃永錚醫師解釋,進行拔罐的人宣稱,拔罐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,讓局部缺氧的血散開,讓其他含氧量較充足的血液進入該部位。而坊間按摩主要是幫助改善血液循環,減輕肌肉緊張程度,進行按摩過程當中,交感神經興奮程度也會舒緩,如此就能幫助改善循環、減輕肌肉痠痛。

黃永錚醫師提醒,頸動脈狹窄患者最好不要按摩脖子;局部感染、蜂窩性組織炎、糖尿病神經病變、對疼痛感覺較不敏感也不宜按摩。糖尿病神經病變、對痛覺感覺不敏感的人較無法精準感受力道輕重,按摩力道過重、受傷,患者無法第一時間反應,情況可能持續惡化。

黃永錚醫師表示,復健科超音波、電療、強化肌肉運動、拉筋運動等也都能幫助減輕肌肉痠痛,不一定非得靠按摩才辦得到。

彰化基督教醫院黃永昇醫師表示,民俗療法像是用到針灸、拔罐等,建議應由醫師來做。孕婦、小小孩(6歲以下)則不建議做;而有心血管病史者,則應先詢問醫師。曾有新聞指出,有民眾因過度按摩造成脊椎動脈剝離而中風的案例;對此,若由專業醫師來做的話,會有相對高的警戒心;然而若是找坊間的按摩或推拿的師傅,因未受到完整的醫療學習,也較無法應對。

另若有慢性心臟衰竭、有心瓣膜方面問題、有心房顫動等,若做推拿,容易有血栓的產生,進而造成中風、心肌梗塞等。

而皮膚在接受拔罐、針灸後容易有紅腫、過敏、潰瘍等情形時,也應注意。此外,有敗血症、凝血功能問題者也不建議拔罐。然而有癲癇或是腦神經不正常放電者,也不建議做民俗療法。

在從事民俗療法時,通常會先詢問患者故去的病史,如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等,若有末梢血液循環異常者,在做民俗療法時,可能會造成傷口癒合不好、感染等問題,而需格外注意才行。

彰化基督教醫院王偉勛醫師表示,按摩時,可先在該處熱敷幫助血液循環後,再輕微的按壓,慢慢地再重壓;而不是直接重壓。立即就做重壓的話,肌肉突然刺激,會造成肌肉的拉傷;年紀大加上又有骨鬆情形者,甚至會有壓迫性骨折的發生。

來源:台灣新生報   http://61.222.185.194/?FID=16&CID=305829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腳踝扭傷怎麼處理? 除了RICE 你還需要功能訓練

扳機指手指卡卡,中醫小針刀療效佳

腰痛(下背痛)